什么样的话题呢?
在开往北京南站的高铁G334次列车上,一个中年男子霸占了一个年轻女孩靠窗的位置。
女孩出示了相关的证件和车票同他理论,这位大哥耍起了无赖,就是不起来,大有我就是不让,你能把我怎么样的架势。
他反问女孩:“谁规定一定要对号入座的?”
随即,他给女孩提出了三种选择:一是你自己站着;二是你坐我那个座位;三是你自己去餐车上坐去。
即使在后来列车长和乘警来了之后,态度依旧蛮横跋扈,索性装起了病,我站不起来,你们给我找个轮椅来。
朋友说,你知道么,知乎上有人把这家伙给扒出来了,竟然是个高校的在读博士,在学校里就以无耻出名。
讲真的,对于这样的人,我是服气的,竟然可以无视别人的评价,毫无畏惧谴责,真正做到了特立独行,活出了自己的风采。
我对朋友说,什么都怕的人,往往最可怕,一个没有敬畏之心的人,下场往往会比较惨。
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,总是如此。
敬畏规则,才不会被淘汰出局
不管是川流不息的大街上,还是偏僻无人的路上,只要看到红绿灯,开车的人就一定会按照提示驾车,规规矩矩。
开车的人心里明白,如果我不遵守规则,后果就是被扣分,被罚款,扣分满了就被淘汰出局,重新考试,很麻烦。
所以,与其说开车的人敬畏的是红绿灯,不如说是敬畏这背后的游戏规则,如果没有罚款扣分这样的规则存在,那么红绿灯很可能就失去了作用。
大到社会和职场,同样也有潜在的游戏规则,总结起来就八个字:优胜劣汰,弱肉强食。
很多的职场人,最终混得不好,甚至是被淘汰出局,就是因为对「优胜劣汰」这样的游戏规则缺少一定的敬畏,不当回事。
我记得之前写过一篇关于失业的文章,有一个读者留言评论说:你这就在危言耸听了,一个人不可能找不到工作的,六十岁的大妈都能找到工作。
他说的有道理,工作总是能找到的,只要你愿意去,数量还很多,但质量能不能得到保证。
让你三十五岁去饭馆里和六十岁的大妈一起端盘子,你去吗?去商场里打扫卫生,你去吗?
我想大多数人是不愿意去的吧,对规则敬畏,对未来的人生敬畏,才会给现在的自己压力,就会在放纵的时候,知道要约束自己。
一个在年轻时整天醉生梦死的人,终有一天会被现实的残酷打醒,一个对职场淘汰规则没有敬畏之心的人,最终会被淘汰出局。
敬畏道德和法律,才能守住底线
故事开头提到的那位在读博士,有人说他没教养的样子真丑,确实是丑。
但我想说的是,如果他对道德和舆论心存敬畏的话,是不会跋扈蛮横到这种地步,一个中年男人欺负一个年轻女生,据说他是一直坐到了站才离开座位。
老话说,死猪不怕开水烫,这种什么都不怕的人,往往最可怕。
我一直认为,人性本恶,很多人之所以没有显露出恶的一面,守住了做人的底线,是因为对道德舆论的敬畏,是对法律的敬畏。
有一次,宋太祖赵匡胤在园子里用弹弓打麻雀,正玩得兴起,一个名叫张霭的监察官员说有紧急的事求见。
宋太祖只好放下弹弓去接见他,然而这个张霭说了半天,全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。
于是,宋太祖勃然大怒,你说的这些事有那么急吗?
张霭说,总比打麻雀急一点吧。
宋太祖气得浑身发抖,拿起斧柄就敲落了张霭两颗牙齿,张霭慢慢弯下身子,捡起地上的两颗牙齿放在袖中。
宋太祖说,怎么着,要拿去做证据控告朕吗?
张霭说,告是告不了的,但史官会记录在案。
宋太祖一听,只好向张霭赔礼道歉,能够让皇帝这样害怕的,是他自己那颗对历史评价十分敬畏的心。
因为害怕自己日后留下千古骂名,宋太祖才会向张霭道歉。
尼采说,所谓高贵的灵魂,即对自己怀有敬畏之心。
人不能胆小怕事,不能怯弱,但也不能不知道敬畏,一个有着敬畏之心的人,往往才能活得更好。
敬畏生命,才会重视生命,才不会超速飙车,不会无休止地熬夜;敬畏淘汰,才知道努力;在乎名声,敬畏法律,才会守住做人的底线。
在余生,请学会敬畏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