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信公众号
关注山东湿拌砂浆网随时掌握第一手资讯

首页 > 行业动态 > 正文

高龄农民工大清退:30岁以下建筑工不足10%,“岗位荒”时代来了
2022-03-21 11:23:53   来源:蓝白观楼市
  看到一则报道,心情复杂。  《工人日报》3月18日报道说,超龄农民工,正在逐步告别建筑工地。  截至目前,全国已有多个地区发文进
  看到一则报道,心情复杂。
  《工人日报》3月18日报道说,超龄农民工,正在逐步告别建筑工地。
  截至目前,全国已有多个地区发文进一步规范建筑施工企业用工年龄管理,上海、天津、广东深圳、江苏泰州、江西南昌、湖北荆州等地,均作出此项要求。
  这篇文章,很形象地把“用工年龄管理”,称为“清退令”。
  看看各地都是怎么规定的:
  上海住建委、人社局和总工会共同发文,明确规定禁止18周岁以下、60周岁以上男性及50周岁以上女性三类人员进入施工现场从事建筑施工作业,同时进一步规定,禁止55周岁以上男性、45周岁以上女性工人进入施工现场从事井下、高空、高温、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其他影响身体健康以及危险性、风险性高的特殊工作。
  天津规定,因特殊情况确需安排或使用超龄建筑工人的,施工单位应当对超龄人员健康证明(有效期为1年)进行核验,并根据项目具体情况合理安排工作岗位。
  看来,全面清退高龄民工,不可避免。
  为什么要清退高龄民工?
  当然是安全问题。
  上海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总站安全科科长,总结得很到位。
  2018年的时候,建筑从业工人中,超过60岁的,占比只有1%。
  但是,这么少的从业者,在全年建筑业安全生产事故造成死亡的人员里,占比却高达15%!
  建筑施工的特点,大家都知道,高处作业多、露天作业多、手工和繁重的作业多,年轻人干起来都发虚,让老年人干这一类高危工作,本来就不合适。
  另外,工地上的伙食,重盐重油,高碳水,也不利于老年人的身体健康。
  接下来的问题是,清退之后,这些人,能去哪里?
  有两条路可走。
  第一条路,是去打零工。
  《工人日报》的采访里有个典型案例,59岁的老王,告别了打工多年的建筑工地,今年跟着老乡到上海忙起了装修,在业主家里拌混凝土、砌墙、贴瓷砖,做一天泥瓦工能有200多元收入。
  其实,这两年干装修的生意还不错,我看过之前央行一个报道,瓦工、油工、水电工招不到人了快,瓦工一个月两万还是很稀缺,去年一个季度,全国装修装饰行业上市公司营业总收入达234.3亿元,同比增长51.41%。
  疫情压制的装修需求是一方面,年轻人用工荒、最近两年房企精装改毛坯,也是重要原因。
  但对农村进城打工的高龄老人来说,想转型,谈何容易。
  装修、快递、外卖、保安,在大城市从事低门槛职业,也有大批的年轻人与之竞争,除了薪水要求低之外,高龄民工还能剩多大优势呢?
  当第一条路走不通的时候,就只能走第二条路:
  返乡。
  我看过粤开宏观的一篇报告,统计了三大城市群的农民工数量。
  2020年,在京津冀地区就业的农民工2076万人,在长三角就业的农民工5179万人,在珠三角就业的农民工4223万人,三大城市群,减少幅度都在100万人以上。
  这场劳动力人口的迁徙,正在从东部朝西部“逆向”流动。
  在2020年,中部地区就业农民工6227万人,比上年增加4万人,与上年基本持平,占农民工总量的21.8%。
  在西部地区就业农民工6279万人,比上年增加106万人,增长1.7%,占农民工总量的22.0%。
  回到中西部的农民工规模,已经占据全国流动人口的近一半,年岁渐长,在大城市里日益缺乏竞争力,回乡就近就业,既是有点无奈的逃离,也不失为一种务实的选择。
  一边是高龄农民工的清退,另一边,是年轻人在告别工地。
  我看过楚天都市报的一个报道,调查结果显示,在调查走访的61个建筑施工工地、18621名建筑工人中,30岁以下占比仅一成,50岁左右是绝对的主力军,年龄“断层” 现象严重。工地不仅难以吸引新的年轻农民工进入,为数不多的还正在“逃离”。
  这份调研是在武汉做的,某产业园一期项目,一线农民工192人,30岁以下的13人,占比不到7% ; 某国企房地产项目,一线农民工480人,30岁以下的仅48人,占比10%;轨道交通施工项目里,一线工人246名,30岁以下者16人,占比7%。
  也就是说,30岁以下的建筑工,还不足10%!
 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,2020年,16-30岁农民工的数量,只占22.7%,50岁以上的农民工数量占比却高达26.4%。
  年轻的农民工少了,年轻的大学生却多了。
  根据中泰证券的研究,过去十多年,我国每年大学毕业生数量从500万以下提高到800万以上,而农民工每年新增数量从1000万以上,降到不足200万。
  年岁渐长的农民工,加速撤离城市。
  朝气蓬勃的大学生,加速涌入城市。
  这样一来,一个奇异的就业形势形成了:
  “岗位荒”,叠加“年轻人失业潮”。
  来看两组数据。
  1,统计局3月15日发的就业数据,1至2月份,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63万人,其中外来农业户籍人口调查失业率为5.6%。16-24岁、25-59岁人口调查失业率分别为15.3%、4.8%。
  重点看16-24岁人口的失业率:15.3%。
  发言人付凌晖说,与历史相比,总体来看大学生失业率还处于较高水平。
  2,据统计,2020年中国制造业人才缺口达2200万左右,近五年,制造业平均每年净减少150万人。
  《2020年一线蓝领用工荒情况调研报告》显示,参与调研的企业中,近七成企业近期正遭遇用工荒问题、13%的企业表示一般会在春节以后遭遇用工荒,另有13%的企业则表示其常年存在用工荒及用工短缺的问题。
  人社部的数据显示:预计到2025年,中国制造业10大重点领域人才总量将接近6200万人,人才需求缺口将近3000万人,缺口率高达48%。
  数量暴增的大学生,对找工作的预期变得越来越高,在CBD写字楼里喝咖啡做PPT,总比去工地、进厂要体面。
  哪怕初中没上完,职校毕业的年轻人,也宁可选择时间更自由,来去洒脱的外卖和快递。
  当“岗位荒”,遭遇到年轻人不断拔高的“就业预期”,这样的形势,似乎无法扭转。
  解决的办法,只有一个:
  让农民工在城市里,也变得有尊严。
  去年初,住建部等12个部门共同发了一个通知,叫《加快培育新时代建筑产业工人队伍的意见》。
  其中提到,到2025年,符合建筑行业特点的用工方式基本建立,建筑工人实现公司化、专业化管理,建筑工人权益保障机制基本完善;建筑工人终身职业技能培训、考核评价体系基本健全,中级工以上建筑工人达1000万人以上。
  意见里,有两大亮点。
  第一,将符合当地住房保障条件的建筑工人纳入住房保障范围。探索适应建筑业特点的公积金缴存方式,推进建筑工人缴存住房公积金。
  第二,加大政策落实力度,着力解决符合条件的建筑工人子女城市入托入学等问题。
  一边是保障房、公积金,另一边是孩子的教育,让建筑工人在一个城市“住有所居”、“子有所教”,让他们活得更有尊严,有归属感,才能放慢“岗位荒”时代到来的脚步。
来源于:蓝白观楼市
声明:本文旨在分享,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,谢谢!
免责声明

①: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山东湿拌砂浆网”的所有文字、图片和音视频稿件,版权均为“山东湿拌砂浆网”独家所有,任何媒体、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“来源:山东湿拌砂浆网”,转载时不得擅动。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。

②: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在十日内与本网联系。

频道总排行

频道本月排行